2009年6月3日

新加坡人讲华语

作者:言琤

新加坡人讲华语很有特色,刚来的人会觉得他们用词特殊。如说一个人个子高,就说他“很长”,说某人长得壮, 就说他“大大只”,长得小巧的被形容为“小小只”。说某人讲话像在吵架,声音很大,就说他“大大声”,比如顾客向经理投诉说受到接待员不礼貌的对待,就会说“他对我大大声”。这些用词习惯接近于广东,福建话,与老一辈新加坡人多来自中国南部有关。他们讲话的词语顺序也和标准普通话不同,如“我出去先”,把先放在最后,这一点也像广东人。
车子使用到期限了,送去处理掉叫“杀车”,自行车叫“脚车”。政府提供的居民住宅叫“组屋”,组屋楼牌号叫“大牌”,如356号就叫做 "大牌356"。他们把生活方式,行为举止西化的人称为“红毛派”,进而可以形容一个人“很红毛”。至于把吃饭和买菜的集市叫“巴刹”,收费品的叫“加龙古尼”,则是从马来语中音译来的。
时间长了我还发现,新加坡人的用词习惯一方面由于他们的特有词汇,另一方面也因为他们大多数人的华语词汇量很少。如说蔬菜好,他们不会“新鲜”,“水灵”,“嫩”这些词,只会说“很美”。对人的赞美也是,他们不会说“优雅”,“妩媚”,“飘逸”······ ,甚至不太会说“美丽”,“漂亮”,还是一个词“很美”。
也因为华语词汇量小,他们说话常中英文混杂,不像国内一些白领喜欢中英文混杂显洋派,他们是因为有些词不知道中文怎么说,或一下子想不起来怎么说。刚到这儿时曾有一个新加坡同事向我借 nail-cutter (指甲钳),我没听懂,问她要什么,她就是想不出“指甲钳”这个中文词,急得把手指做成剪刀状,在另一只手的指甲上比划着,嘴里还发出“嚓嚓嚓”的声音,我才终于明白了。
中英文夹杂着说话基本上也不讲究语法,反正大家听得懂就行了,如“我cough,then 去 clinic 看医生,then 医生给我 medicine, 给我MC 喽。”意思是:“我咳嗽了,去诊所看病,医生给我开了药,还给了我病假。”
有时考虑到他们的华语程度,我也不得不中英文混杂地和他们说话,这样沟通要容易些。有时打电话办事,可以选 "华语请按n",按了之后有一个懂华语的来接线,但沟通时还是得加着英文。如和银行的办事员通电话,我说:“我的 time deposit (定期存款)到期了,请你给我一个 cheque (支票)。”这些特定词汇我一般用英文,不然怕他们听不懂。
银行人说:“你要下来拿吗?”
银行并不在我家楼下,只是他们习惯把过来办事叫“下来”。
我说:“上次我的 banker 有说可以寄过来。”若不用 banker,说“银行办事员”,他们又要不懂了。“有说”也是一个习惯用法,大概表示“的确说过”的意思。
银行人说:"噢,他有说啦,so 你要寄啦 ······ "。
这样说话说得多了,也就入乡随俗了。

前一篇 后一篇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